如何理解四大全球倡议

- 编辑:admin -

如何理解四大全球倡议

《求是》杂志编辑部 2025年9月1日下午,天津梅江会展中心见证了历史性的、庄严的一幕。 我愿与各国一道,为全球治理提出倡议,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得到与会各方领导人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评价。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重大全球倡议。今天,人类社会面临的和平缺陷、发展缺陷、安全缺陷、治理缺陷日益增多,四大缺陷全球倡议正从不同角度为动荡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为应对全球变化、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一文,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至2025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文章深入阐述了四大全球倡议的丰富内涵和现实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条约,对于全党党员干部准确领会四大全球倡议核心要义,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外交思想,不断开创中美大国外交新局面极为重要。新时代中国特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如何理解全球发展倡议 历史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世纪之交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南北差距、发展失败等问题日益突出。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发展困境日益凸显。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还不到30个,总人口在10亿左右,不到世界人口的七分之一。 2020 年受长期饥饿影响的人数比前五年的总和还多。这比上一年增加了1.61亿人。此外,一些国家将发展问题政治化和边缘化搞“小院高墙”、“隔离脱节”,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严峻挑战。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秘书长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呼吁国际社会在全球宏观政策框架中赋予发展重要地位,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这一倡议有效回应了各国人民面对全球发展赤字问题谋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发出了实现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强烈时代信息。 钍全球发展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参与了世界发展之友倡议。图为2024年4月1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高级别会议。中报记者 王帆/摄 全球发展倡议最根本的目标是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重要的理念是倡导共同构建统一、平等、平衡、包容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主要内容是“六项承诺”。坚持发展优先是第一要务。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与发展有关ment。只有发展才能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价值导向。发展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尊严。发展以人为本,发展才有意义。发展依靠人,发展就有动力。坚持普惠、包容是基本原则。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各国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各国共同发展,世界才能发展得更好。保持对创新的承诺是一个关键因素。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引擎。只有抓住科技创新这个“鼻子”,加快培育发展新引擎,才能推动全球发展更加强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原则。人类与自然共存,伤害自然最终也会伤害人类。我们必须放弃破坏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坚持行动指导是务实指南。只有把发展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有效推动全球发展事业。这六个维度系统地阐释了为什么要发展、发展为谁、发展依赖谁、如何发展等一些与全球发展相关的关键问题。这将有效激励各国聚焦发展、发展造福人民、团结发展、共同发展。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世界发展的框架之中。中国是人类发展的大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从全球发展高层对话到全球发展倡议之友部长级会议。从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的建立到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的成立。从创建全球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到建立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从中非共同推动的十大现代化伙伴行动,到中拉共同发起的5大项目……中国与各利益攸关方共商发展规划,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实现从“打基础”、“搭框架”到“强合作”、“体现实践”的跨越。四年来,全球发展倡议累计动员超过230亿美元,启动1800多个项目合作项目,支持美国发展振兴。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全球发展倡议实施机制,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更加包容、更加多元、更加可持续的国际发展合作新模式,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 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动力。 二、如何理解全球安全倡议 回顾一百年来,人类经历了热战,也经历了派系争斗、悲惨残酷的冷战。和平来之不易,安全弥足珍贵。然而,近年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当前,地区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安全和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和困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年2月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人们的安全感已跌至历史低点。那个月,欧亚大陆中心的战斗重新开始。短短数十天内,超过六百万乌克兰人被迫逃离家园,引发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涌入欧洲。 2025年9月17日至19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共同促进和平发展”。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方代表以及国际专家、学者和观察员等1800余名嘉宾出席。酸碱度9月19日出席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代表们,主题为“国际秩序、安全与全球稳定”。中新社记者 富田/摄 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安全和福祉,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逃脱这种影响。 2022年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庄严提出全球安全观,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度调整的国际形势,以互利共赢理念应对错综复杂的安全挑战,消除国际冲突根源,改善世界。情况。建立安全治理,实现持久和平与安宁。这一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包括六个主要方面。在它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指导原则,强调尊重和保障国家安全,实施协调促进安全治理的综合政策,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国家、地区和全球安全,发展与安全并重,实现持久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权利和领土完整是基本前提;强调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我们将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作为基本原则,强调摒弃冷战精神,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派系冲突。主张重视合作管控安全关切是各国的重要原则,强调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构建平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将自身安全建立在别国安全不安全之上。申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是唯一出路,强调支持一切有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采取双重标准,反对单边制裁和滥用“长期管辖权”。我们主张充分协调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维护,强调共同应对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全球安全倡议阐明了基本概念、基本合规性、关键原则、长期目标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的目标和可实现的想法。它不仅展现了高层设计的宏观思维,还包含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观视角。它着眼于解决人类安全的实际问题,为世界和平寻求长远解决方案。我们提供科学的答案。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观,各国如何实现共同安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同时,这一理念抛弃了排他性安全、绝对安全的传统道路,而谋求超越基于冲突的霸权秩序,抛弃你输我赢的生死零和逻辑,远离意识形态冲突和地缘政治博弈的冷战思维。我们致力于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伙伴代替结盟、以互利代替零和。在国家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时代价值和战略重要性日益彰显。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的坚定力量,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和平事业,推动沙特、伊朗历史性和解,与30多个国家在香港共同设立国际仲裁法院,始终凝聚国际社会共识和共同努力,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全球G安全倡议目前得到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在140多个双边和多边文书中得到阐述,在维护地区稳定等诸多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它被誉为“维护共同安全的行动路线图”。 三、如何理解全球文明的概念 初冬时节,北京怀柔雁栖湖畔风景秀丽,如画。第一届世界经典大会于2024年11月6日至8日在这里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学者齐聚这里,参加这一学术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致辞中深刻指出,“古典文明之星璀璨夺目,继续培育和激励着后人”。 “中国积极参与推动文明进步和发展,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促进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中国高度重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吸收养分。愿与各方一道实施全球文明倡议,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8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5,000多种语言。多样性是世界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吸引力。文明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特性和地域的差异。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到了近代,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文明优于其他国家,他们开始宣称自己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和价值观是“普世的”。 “文明优越论”、“文明离散论”、“文明冲突论”等论甚嚣尘上,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加剧,各国人民和文化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严峻挑战。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层对话中庄严提出“全球文明观”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的交流,真诚呼吁世界进一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该倡议提出了四项“联合倡议”。一是共同捍卫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继续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它认为,文明交流应超越文明围墙,文明互鉴应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应超越文明优越。二是共同捍卫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坚持理解各种价值观的含义以开放的心态推动文明发展,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也不制造意识形态冲突。第三,我们共同坚持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强调文明是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主张在现代化进程中弘扬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型、创新发展。四是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强调人民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佳载体,倡导友好交流、对话合作,消除文明隔阂和误解,促进各国人民交流融合、相互了解、相互了解,促进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文明。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深入阐释文明、互学、对话、包容的文明理念,经常讲述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在中国广州,他演奏了古老的古琴《活水》,并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探讨如何“高山流水寻知音”交朋友。在旧金山,美国向美国友好团体宣布,未来五年将邀请5万名美国青年来华交流学习。秘鲁利马的这一倡议旨在“支持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不同文明成为中国九寨沟的五彩池、秘鲁马拉斯的梯田”。虽然它们色彩斑斓,形状各异,但却“相得益彰,相得益彰”……从从墨西哥奇琴伊察的玛雅遗址到墨西哥中部的撒马尔罕古城。从亚洲,从捷克斯特拉霍夫图书馆到乌兹别克斯坦古都布哈拉,从埃及卢克索神庙到雅典卫城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明的足迹》已遍布世界五大洲,以视频方式纵览不同文明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的景象,展现了东方智慧智慧的独特魅力。宽容的精神。衡量一个大国的标准。 全球文明倡议响应了国际社会加强文明对话与交流的号召。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并不断转化为广泛的实践。 2024年6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设立“国际文明对话日”2025年6月,国际社会共同庆祝第一个国际文明对话日。蓝皮书世界民意调查《我们对文明的看法》显示,90.8%的受访者认为“尊重多样性是国际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91.8%的受访者认为“尊重多样性是国际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的受访者一致认为“跨文化关系应以合作而非冲突为主”,表明全球文明倡议受到受访者的高度重视。文明多样性、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等基本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四、如何理解全球治理努力 1945年联合国的成立开启了全球治理的新篇章为各国通过对话谈判和解决国际问题建立平台和规则。 80年后的今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但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依然存在。联合国和多边主义受到影响,全球治理赤字持续扩大。全球南方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其权威正在减弱,迫切需要其有效性。一些大国“退群毁约”、“撤资‘供给’”,阻挠安理会决议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瘫痪,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 在全球治理逆流而上、不前行就会遭遇挫折的关键时刻,各国的决策,尤其是大国,将决定时代走向、影响世界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围绕“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这一核心命题。它维护平等主权,坚持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人类中心主义,以行动为核心本质。充满深刻思想,凸显问题指向,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追求主权平等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主权是国家独立的根本标志,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和安全保障。尽管各国大小、实力、发展秩序不同各国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有权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各国必须尊重彼此根本利益和重大关切。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力主宰国际事务、左右他国命运、垄断发展利益。你不能只听那些拥有“大手臂”或“大拳头”的人的话。坚持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在国际社会,法律应该成为共同准则。没有任何法律只适用于你而不适用于他人,也没有任何法律只适用于你而不适用于他人。我们必须全面、全面、彻底遵守包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在内的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确保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公平、统一适用,不强行强行改变国际关系。对少数国家唱“双重标准”或强加“国内规则”。多边主义的实践是全球治理。这是多边主义的基本道路,是国际体系发展的必然产物。践行多边主义的本质是,国际事务由集体协商管理,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加强团结合作,坚决维护联合国地位和权威。捍卫人类中心主义是全球治理的价值观。全球治理是依靠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实践活动。全球治理体系只有聚焦人民利益,持续为人民提供信任和稳定预期,才能获得广泛支持并发挥作用。积极地。注重行动导向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全球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国际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治理改革的美好方案只能通过循序渐进的行动来实现。 2025年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英特尔全球治理高层会议在上海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智能时代的协作”。来自人工智能产学研领域的嘉宾及国内外代表1000余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会议公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行动计划》。图为开幕式。中新社记者 田宇浩/摄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不会推翻全球治理体系它不是现有国际秩序的新一步。我们不应在体制外另辟蹊径,而应与时俱进,改革完善现行国际体系和机制,使之更具代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全球治理倡议一提出,立即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应和共鸣。 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立即表示欢迎和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内涵丰富,其核心理念非常符合国际社会的信念。这是对国际社会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强烈呼声的有力回应。”ich提供了中国的解决方案。维护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院长赫尔加·泽普·拉鲁什表示,“全球治理倡议”旨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鼓励各国加强合作、解决冲突、实现共同发展。印度《电力》杂志主编普拉文·索尼表示:“《全球治理倡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倡议。它强调所有国家平等,在共同利益范围内开展工作。” 多边贸易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这是与美国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理念,大多数南半球国家都被这一理念所吸引。”……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我们将指明方向,展现责任,顺应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满足当今世界的迫切需要,确保国际社会指明克服时代困难、消除非法行为的前进道路。活动。去治理科学。 5、我们将如何推动四项重要全球倡议的实施?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联系密切。其中,全球发展倡议侧重于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全球安全倡议侧重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全球文明倡议侧重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全球治理倡议为全球治理体系和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原则和路径。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四项重要全球倡议旨在为建设美好世界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提供了战略指导。这些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全球情怀和国际责任。 从中国倡议到国际协议,从合作理念到集体行动,四大全球倡议正在产生越来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推动落实全球四大倡议,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仍然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困难和挑战。比如,在发展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69个具体目标中,只有35%步入正轨,近一半进展缓慢,18%处于衰退之中。 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全球仍有8亿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数十亿人缺乏安全用水和卫生服务。在安全方面,乌克兰面临着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进入新阶段的风险,这场冲突自爆发以来已造成超过 67,000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悬在人类头上。跨境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也不断增多。在文明领域,冷战时代的思维回归,意识形态冲突卷土重来,各国根据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划清界限,人为制造分裂和冲突。在治理领域,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权重不断增强,但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却没有相应提高。一些国家绕开联合国,发起单边行动,故意阻挠联合国决议的执行,多边机构长期处于有决策、无决策的局面。 落实全球四大倡议,需要各方继续凝聚思想共识,有效共享资源和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将融合国际社会关切,积极利用重大国际会议论坛、国外各大媒体、互联网等平台和渠道。发挥智库、专家、学者作用,用好生动感人的事例,深入宣传阐释全球四大倡议的丰富内涵和现代价值,广泛宣传中国的现实行动。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文明交流,捍卫公平正义,为倡议落实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同时,积极支持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不断增强金砖国家合作、上海合作、“一带一路”等机制的全球影响力,在共同参与世界事务中实现发展、安全、文明、治理的统筹,形成系统发展的强大合力。国际社会的应用。四米重大全球举措。 中国是全球四大倡议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中国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大国责任。在发展领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关税总体水平已降至7.3%。中国承诺不在当前和未来的世贸组织谈判中寻求新的特殊和歧视性待遇。未来5年,中国计划在发展中国家再启动2000个“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在世界发展基金下设立“数字能力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数字南方”品牌的全球发展倡议。在安全领域,中方将围绕全球安全倡议构想列出的20个重要合作方向,采取积极主动的举措,积极推动政治合作。解决朝鲜半岛、乌克兰危机等突出问题,推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行动,加强新兴地区国际安全治理。在文明领域,中国将继续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文明对话,扩大教育、科技、文化、学术等领域交流合作,促进地区间友好交往,加强民心相通,加深了解和互信。在治理领域,中方将与各方共同探讨完善全球治理改革,并将继续与国际金融结构改革、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气候变化、贸易、太空等紧迫领域务实合作合作。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治理缺陷。 让我们充分利用历史的洪流,沿着世界正确的道路前进。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各国必须共同努力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共同推动落实全球四项重要倡议,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入巩固,推动人类发展巨轮驶向更加美好、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