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过去学习,向未来学习|向秘书长学习历史|叶克

梅州市梅县区雁阳镇湖杏村,水源头为梅江,后为湖杏山。 11月7日,正在广东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叶剑英纪念园,了解弘扬当地革命文化。 这座白墙灰瓦的老宅,让人想起了少年“拔剑挑战英雄”的雄心壮志。这座庄严的纪念碑纪念了他“热切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初心追求。超越时空的信仰根基,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依然历历在目。 革命之路 道路的选择关系到未来和命运。 “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为华鑫绽放红花”准确地描述了叶剑英的一生。 1927年,叶剑英在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毅然加入d 中国共产党。 星星之火燎原,红旗飘扬。放眼梅县地区,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人曾在这里战斗过,留下了68处红色革命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农村考察时说:“对我们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遗址、革命史迹,我一定要瞻仰,重要的地方我基本都去参观。”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艳的底色。 我国960万多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据统计,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2万多件,国有收藏革命文物150万多件。 “十四五”期间,471进化遗址、纪念馆纳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6亿游客参观了革命遗址和纪念馆,一次又一次地重温革命,追寻自己的信仰。 战斗 纪念馆红墙上的《竹刻木菊》诗句引人注目。 “生活中,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想法并经受住困难的考验。”在历史关键、关键的十字路口,叶剑英总是挺身而出、避险。 追随前几代革命家的脚步,回望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前进历程,无数艰难的考验,铸就了信仰的丰碑。 那就是,在4万公里的长征途中,一名红军战士在行军中摔倒了,这是一次悲惨的行军。正是红岩精神,凝聚了渣滓洞、白公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也曾是19.7万多名抗美援朝英雄儿女在战争中英勇牺牲。 信仰的力量总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因素增多,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需要防范和化解的矛盾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 越是困难、危险,我们就会走得越远。 “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向、滴水穿石的耐心、脚踏实地的努力、千里迢迢的小步走,就一定能把远大的目标变成美丽的现实。” 人民的心 一切为了人民,是叶剑英坚定的人生志向,这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既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忍耐。”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坚守是为人民服务。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当选的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常委来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缅怀上一代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延安时期,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这一点在党章中有明确规定。”党的干部要“直接站在人民一边”,形成“只看公职人员、不看官僚”的局面。 从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礼堂后墙上的“一心一德”四个字,到“继续推进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的决心,表达了“要始终牢记民心,为造福天下、增进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决心。这是历史给我们的答案,也是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