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政法排头兵⑲丨凝聚治国合力,奠定平安

京中网讯(湖北日报网)(记者白云、通讯员周光杰、通讯员甘子丹、通讯员王莹莹)7月31日至8月1日,“中部地区媒体咸宁政法一线行”专题报道活动在咸宁市举行。中央、地方、市级媒体20余名记者深入城乡根据地,考察政法一线,围绕一体化管理中心规范建设、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查处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咸宁市治安、见义勇为等主要任务,揭露了政法机关服务人民、保障发展的真实故事。 从前往地方当局的法官到向公司提出法律的检察官。从调解员上门解决纠纷到24小时智能监控响……咸宁的政法权力真“减”了,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安全感真提升了。 今年以来,咸宁市带头“全方位加强咸宁治安”,推动政法资源减量化、提升服务,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描绘出一幅治理善、治理有序、民情热烈的清晰画卷。 银水村的河边散步“一河两岸”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照片由陈元提供。 标准化建设综合管理中心,小平台做大管理 奇卡比市西马干区管理中心的“五人驻地小组”每周三准时出发,在19个村庄进行“下沉之旅”。原因从“等待公众回家”转变为“回家”“向社会公开”的亮点是,咸宁市正在推动综合治疗中心标准化建设进程从“现有”走向“优秀”。 仙马港区综合管理中心。资料照片 西安区综合管理中心创新“1+6+7+N”集中平台,整合19个职能部门常设办事机构,实现群众投诉“一站式接待、一站式调解、一站式解决”。 今年上半年,中心共受理纠纷1466件,成功解决1414件,解决率为96.4%。在向阳湖镇,“联合共管”模式成为解决村级承包纠纷的“金钥匙”。三年来,共整改问题合同304份,村组扭亏为盈,增加收入1200万元以上。 报道团队来自西安区综合治疗中心。我在Tar。图片提供:周光杰 东城县是三省交汇的山区县,通过“1+6+N”的组织架构整合资源,实现“进一门,最多执行一次”的目标。到2022年,全县居民安全评价满意度达到100%。 嘉鱼县潘家湾镇四一村依托“镇综治中心→村党组织→村党支部→中心户主”四级治理链条,解决“种子危机”,为200多家蔬菜生产者挽回损失80万元。 综合管理中心既是化解矛盾的“终端站”,又是排查风险、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线基地”。 解决纠纷和纠纷原因,及早发现并及时应对 预防先于解决,解决先于恶化。咸宁政法系统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推动冲突解决从“事后处理”向“预防性”转变。 为实现多部门协同应对,东城县公安局引入“三通”机制,对重大隐患联合下发“危险警示函”。崇阳县天城市综治中心成立“三大管理中心”,实行“报户、报督、事后报告”的工作方式,并引入“调研合作模式”,精准掌握重点人员动态。此外,该市还推出“三级时限”制度,实现信息传递“零延迟”。 在咸宁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了律师事务所责任追究机制,值班律师将““责任到底”,杜绝“飞球”现象。中心还为企业免费派驻律师,张贴“律师联系标识”,提供个人非诉服务。今年共解答咨询2100余件,调解纠纷510余件。 从“月光调解”到“村湾夜话”,从“院系共管”到“风险先知”,咸宁用机制创新化解矛盾的萌芽,化解基层。 法治可以改善营商环境,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会受益更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咸宁市政治法制建设注重市场主体需求。它正在用法治化的“硬措施”改善企业的“软环境”。 铜山县一家电子制造企业曾因故障损失超千万元资产被内部人挪用,陷入财务困境。铜山浪潮的政治和法律体系共同作用。公安机关立即立案侦查,追回被盗财物,追回损失。法院作出了有效的判决并促进了执行。最终,公司挽回损失900万元以上。 “整个过程非常及时,为我们公司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杨经理说。案件解决后,法院、检察机关主动为完善公司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提供司法意见。 在咸宁市市民住房公安柜台,“五项服务”制度让市民“即使有问题,也能安心回家”。 “以前报废车要跑两三个地方但“但是现在只要去一个地方,就需要五分钟”,商委会长刘柱兴奋地说。该市公安局还通过“上门咨询”帮助企业解决超限、临时许可等问题。 “中部媒体政法咸宁一线行”采访团在咸宁市民之家公安服务台进行采访。熊峥提供 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了知识产权“严格保护、广泛保护、迅速保护、同步保护”的格局。东城地法院集中管辖全市知识产权一审案件,迄今已审结案件1000余件。市检察院正在通过公益诉讼推动行业改革。例如,冲洋县检察院在督查中发现部分茶企业存在违规农药使用记录,立即向农业农村局发出财政建议,鼓励全县28家茶企业建立规范的生产记录制度,为历史品牌“重阳白茶”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 葛晓峰接受《中央省级媒体咸宁政法一线行》采访。熊峥提供 市法制办制定了全国首张涉商行政检查“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了12条规则、10条禁止红线。今年上半年,全市涉企检查频次比上年下降58%,企业负担明显减轻。 科技赋能安全施工、智能施工保护数千个家庭的照明 铜山县大畈市银水村将视频监控、云音箱、网络工人调度等功能集成到智能管理平台中,实现风险实时识别、快速响应。当系统识别出儿童戏水等危险行为时,云音箱会立即向系统发出警报,让网络人员在两分钟内赶到现场解决问题。该模式目前正在120个村(社区)推广,预计明年实现全覆盖。 大凡城的安全建设,使基地管理实现智能化。黄峥提供 西安区综治中心开通了公安、综治、政务三大系统,实现非警力对警务信息的智能化使用。上半年分流纠纷511起今年以来,市级解决率达95%。近部市创建了“友互盈”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2000人,解决诉求7102件,解决率为98.37%。 从人工智能识别防溺水,到“指尖讨论”解决群众关切,科技正在成为咸宁基层治理的“智慧翅膀”。 正义面前勇敢行动是家常便饭,正义弥漫在花城战堂里。 在东城县,勇武精神深入人心。 2024年7月1日晚上,下了一场大雨。东城县国家电网供电公司职工胡鲁遇到了一位被殴打的老人。她立即​​赶来帮助他,并声称即使他被摩托车撞了也会保护他。同年10月7日,一辆汽车在繁忙地段失控。开着白色轿车的退伍军人杜志军冒着生命危险他用生命保住了汽车,拯救了昏迷不醒的司机,避免了严重的安全事故。虽然两人相差20多岁,但关键时刻他们却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东条县大力推进公共关系。我们加大力度,开展为社区、工厂、机关、村庄招募志愿者等活动。为了继续扩大志愿者的影响,我们举办了 20 多场研讨会、12 场信息发布会并发送了 32 份本地演示文稿。同时,完善奖励机制,密集开展年度慰问,及时公开表彰,为困难家庭提供帮扶。 “中央省媒体咸宁政法前线行”报道组在东城县委政法委进行采访。图片提供:肖慧婷 1995年以来,东城县表彰见义勇为的个人和组织57人,其中2人中央政府有22个,省级政府有22个。今年2月,地委政法委编印了《东城之义勇》一书,记录了57人的典型行动。从70多岁的老人到青少年,从党员到普通百姓,他们的勇敢行为在东城代代相传。 从“等上门”到“敲门”,从“碎片化”到“指手画脚”,咸宁政法系统通过权力下放、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正在逐步将“治理目标”转变为“服务前沿”,让法治明确化,让安全成果触手可及。 目前,咸宁市综治中心已成为群众“一扇门”的慰藉站。 AI预警AR城乡安全网络紧密相连。检察官的建议保护了创新品牌的成长以及城乡之间勇敢行动的合法性。这些具体而微妙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咸宁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篇章,展现了政法活动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在这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实实在在的安全体验。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力支撑企业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治理创新,创造高效精准的绩效。汉宁先生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探索,向人们展示了,当法治的力量真正减弱时,人心就会变得温暖,才能真正描绘出一幅基层善治的美好图画。 这份给基层政府的回应文件“安县宁”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为探索现代中国式治理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咸宁全面提升”的不断推进,有温度、有品质的咸宁咸宁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更高水平的治理现代化。